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贵州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

时间:2024-06-17 11:21: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7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
        (2005年11月25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办教育事业的领导,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举办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
  第五条 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办教育工作。
  第七条 设立民办学校应当按照法定条件报有关行政机关审批:
  (一)普通高等本、专科院校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高等职业院校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非学历高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机构报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报市、州人民政府或者地区行政公署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普通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报市、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地区行政公署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普通初级中学、职业初级中学,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地区行政公署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小学、幼儿园、各类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六)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民办技工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第八条 审批机关应当发给经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法登记。
  第九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依照申办报告或者学校章程履行出资义务,可以以资金、实物等资产或者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以无形资产出资的,应当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其比例最高不得超过出资总额的30%。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联合举办民办学校的,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和权利义务等。
  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的其他资产相分离。
  第十条 民办学校变更举办者或者在举办者内部调整出资比例的,应当依法报审批机关核准,并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民办学校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第十二条 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公办教育资源的基础设施,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三条 民办学校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民办学校校长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各类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等分别登记建账,依法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民办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不得抽逃出资,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民办学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民办学校愿意以出让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优先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民办学校。
  鼓励将闲置的国有资产依法出租、转让给民办学校使用。
  第十六条 民办学校可以以教育设施以外的财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鼓励金融机构对民办学校实行信用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
  鼓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投资公司以及其他企业和社会财团为民办学校提供贷款担保。
  第十七条 民办学校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基本建设的政策。
  第十八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符合标准的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履行招生简章承诺,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有与其办学层次、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当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备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
  民办学校与聘任的教职工应当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民办学校教职工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业务培训、教龄和工龄计算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推进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
  第二十一条 鼓励民办学校从省外引进教师和学校管理人才,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人意愿,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其办理户口迁移和社会保险手续。
  第二十二条 民办学校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但是招收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任何单位不得向民办学校滥收费用、附加招生的限制条件。
  第二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乘坐交通工具、评选先进、助学贷款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第二十四条 民办学校及其教职工和受教育者在申请国家或者本省设立的科研项目、课题和成果奖励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及其教职工和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以依法申请获得毕业生学位授予资格。
  第二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可以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根据国家规定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受委托的民办学校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收费标准。
  第二十六条 民办学校依据办学成本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学历教育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管理权限报价格主管部门审批,并办理收费许可证;非学历教育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按照管理权限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民办学校应当按照教育收费公示的有关规定对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
  民办学校学生入学后提出退学的,学校在扣除已经使用的费用后,应当及时为学生办理退学、退费手续。
  第二十七条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客观、真实、准确,载明学校名称、性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办学地址、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有关事项,不得含虚假内容。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依法对民办教育进行督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权限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公安、文化、卫生、交通、城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十条 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清算,处置资产、清偿债务。
  第三十一条 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和有关行政部门以及民办学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

财建[2009]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一方面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协同配合,扎实工作,大力宣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附件: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八日

  

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扩大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率水平。为加强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效节能产品是指满足使用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依据能源效率国家标准,能源效率较高的用能产品。

  第三条 生产企业是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的主体。中央财政对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给予补助,再由生产企业按补助后的价格进行销售,消费者是最终受益人。

  第四条 补助资金按照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安排使用,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推广产品与推广企业

  第五条 国家将量大面广、用能量大、节能潜力明显的高效节能产品纳入财政补贴推广范围。具体产品种类另行确定。当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达到一定水平时,国家不再补贴推广。

  第六条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推广企业和产品准入制度,制定各类产品推广实施细则。

  第七条 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根据实施细则要求,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申请报告及下述材料报所在地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经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一)产品的能源效率及质量性能参数;

  (二)产品推广价格;

  (三)推广方案;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对地方上报的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公告推广产品规格型号及推广企业目录。

  

  第三章  补助条件

  第九条 财政补助的高效节能产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能源效率国家标准要求,能源效率等级为1级或2级,其它质量性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

  (二)推广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三)实际销售价格不高于企业承诺的推广价格减去财政补助后的金额;

  (四)具有唯一可识别的产品条码序列号,外包装和本体上按要求加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标识和字样;

  (五)推广企业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履行约定的质量及服务;

  (六)推广企业具有完备的产品销售及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七)产品推广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四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补助标准

  第十条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补助和监督检查、标准标识、信息管理、宣传培训等推广工作经费。

  第十一条 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补助标准主要根据高效节能产品与同类普通产品成本差异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标准在相应实施细则中明确。

  第十二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安排一定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

  

  第五章  补助资金申报和下达

  第十三条 推广企业在月度终了后,将上月高效节能产品实际推广情况汇总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于10日内将推广情况及相关信息逐级上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四条 地方财政部门、节能主管部门通过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信息管理系统对本地区产品推广情况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 财政部根据推广企业月度推广情况,预拨产品推广补助资金。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将补助资金及时拨付给推广企业。

  第十六条 年度终了后30日内,推广企业编制上年度补助资金清算报告,逐级上报财政部。财政部根据地方财政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审核结果和专项核查情况进行补助资金清算。

  第十七条 财政部根据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工作进展、资金需求等情况安排一定工作经费。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对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地方财政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对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情况进行日常核查。

  第十九条 推广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扣减补助资金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取消企业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资格:

  (一)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补助资金的;

  (二)推广产品的能源效率、质量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的;

  (三) 年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数量未达到规定规模的;

  (四) 推广产品实际销售价格高于企业承诺推广价格减去财政补助的;

  (五) 未按要求使用标识,或伪造、冒用标识,利用标识做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

  第二十条 对出具虚假报告和证明材料的相关机构,一经查实,予以公开曝光,并视情节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卫生先进单位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卫生先进单位管理办法的通知

榆政发〔2008〕2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卫生先进单位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5月22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榆 林 市 人 民 政 府
   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榆林市卫生先进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加强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命名和管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各社会团体以及私营企业,都要把卫生先进单位建设活动纳入本单位发展总体规划,落实措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卫生达标建设。
  第三条 卫生先进单位的评比条件和命名
  (一)卫生先进单位必须是爱国卫生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符合卫生先进单位标准要求,由县级以上爱卫会组织有关部门考核、验收、命名。
  (二)按照《陕西省城市、单位、集镇、村卫生暂行标准》,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应分别达到国家爱卫会和省爱卫会颁发的有关卫生标准。
  (三)卫生先进单位的评比命名要依照条件严格考核,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命名程序为:单位申请,主管上级推荐,同级爱卫会考核、验收、命名。
  (四)卫生先进单位分为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命名权限分别属于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拟获得上级爱卫会命名的单位,应当首先获得同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并征得业务主管部门同意。
  (五)市卫生先进单位每年命名一次,各县区确定卫生先进单位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第四条 卫生先进单位的管理和奖惩
  (一)各级卫生先进单位要不断提高水平,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自觉接受当地爱卫会办公室的监督检查。
  (二)各级爱卫会办公室应建立卫生先进单位档案,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先进事迹、有关卫生技术指标、验收考核及历次复查记录、奖惩等内容。
  (三)卫生先进单位只悬挂最高一级卫生先进单位牌匾,如单位隶属关系变动,要及时向命名机关和当地爱卫会报送、备案。
  (四)卫生先进单位每年由所在地爱卫会复查一次,对不符合标准者,由当地爱卫会提出限期改进要求,逾期仍不能达标或发生重大疫情、中毒事件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事故的,由原命名单位撤销其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并通报批评,收回牌匾。其程序为:省卫生先进单位由市爱卫会调查核实情况后,提出撤销理由,书面报省爱卫会。市卫生先进单位由县、区爱卫会调查核实情况后,提出撤销理由。撤销决定由市爱卫会办公室提请市爱卫会审定。被撤消的卫生先进单位,经过努力确已改进,经重新考核、验收合格后,可恢复称号。
  (五)凡未经获得同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不得评为同级文明单位。
  第五条 卫生先进单位的组织领导
  (一)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卫生城市的中心环节,是爱国卫生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组织本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二)各级爱卫组织要把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活动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订创建计划,组织定期检查指导,经常向当地政府汇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创建活动有序进行。
  (三)各级卫生先进单位应当认真完成当地爱卫会和基层卫生组织所赋予的各项爱卫工作任务,总结经验,不断前进,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