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22 21:55: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1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计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计


通知

各有关单位:
《北京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发布实施,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京政办函〔2000〕47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通知

市建委、市计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你们制订的《北京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请发布施行。


(市建委、市计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二○○○年四月)


第一条 为加快发展散装水泥,限制袋装水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散装水泥的生产、经销、储运、使用及实施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全市散装水泥的生产、经销、储运、使用和推广发展工作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和规定: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市散装水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按规定组织征收、返退、使用和管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四)组织发展散装水泥的科技开发和宣传培训;
(五)对区县发展散装水泥进行业务指导。
各区、县建委负责本地区散装水泥生产、经销、储运、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市建立由市建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调会议制度,协调全市推广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市计划、经济、财政、环保、工商、税务、物价、审计、质量技术监督、统计、公安交通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推广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散装水泥的生产、经销、储运和使用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推广发展散装水泥及有关环境保护、产品标准、质量、计量、统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水泥生产企业,其散装水泥发放设施设计能力不得低于水泥生产能力的70%,否则不予立项。
现有的水泥生产企业应认真做好散装水泥的推广发展工作。
第七条 工程定额编制管理单位,应根据建筑市场的变化,制定、调整相应的工程定额,以利于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工程建设单位和承接本市建设工程的施工企业,应按本办法及有关规定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并相应配备使用散装水泥的设备设施。
第九条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一、二、三级预制构件厂等水泥制品生产企业须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其他水泥制品生产企业也应积极使用散装水泥。
第十条 在本市规划四环路以内的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其混凝土累计浇注量超过100立方米的,不得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在本市规划四环路以外的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中砖混结构在2000平方米以上,框架和全现浇结构在1000平方米以上,不具备
使用预拌混凝土条件的,应使用散装水泥。
在郊区、县政府所在镇、试点小城镇、各类开发区、科技园区内建设的工程,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及水利设施工程,应使用散装水泥。
第十一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散装水泥专用车、混凝土搅拌车作为专用车辆管理,并给予通行便利。
第十二条 为限制生产、使用袋装水泥,鼓励生产、使用散装水泥,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8〕157号)的规定,征收和使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其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市财政局和市建委联合制定的《北京市散装水泥专项
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京财综〔1999〕325号)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建委会同市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2000年6月8日

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工委(办),各军工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关民口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委属各高校,有关单位:

  现将《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XXXX年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计划申报表


二○○六年十一月九日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管理,规范年度投资计划编制程序,提高军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具体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的申报、编制、下达、执行与监督,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由国防科工委负责审批或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的使用或部分使用政府资金的各类固定资产投资。

  本办法所称政府资金主要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国债”)。

  第三条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升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和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坚持年度投资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坚持综合平衡,统筹需求与可能,确保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需要;

  (四)坚持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四条 国防科工委负责研究确定国防科技工业年度投资计划任务和目标,负责落实国防科技工业年度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负责年度投资计划的综合平衡;负责投资计划的编制下达;负责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综合管理。

  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中央所属(含军队)以外的单位年度投资计划的申报、审查、组织实施;协助国防科工委负责辖区内各类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

  有关部门(单位)、各军工集团公司和民口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负责本部门(单位)、本集团年度投资计划的申报、审查和组织实施。

  各项目法人单位按照国家关于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负责组织项目年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五条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属国家指令性计划,是项目开工、实施和开展项目执行情况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

  应急救灾等政府补助资金项目,其年度投资计划同时作为项目立项和实施的依据。

第二章 计划编制和下达

  第六条 年度政府投资规模是指当年用于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总和。年度政府投资规模由国防科工委根据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规划和项目实际需要,按国家预算管理程序商财政部及有关部门后确定。

  第七条 国防科技工业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分为年初首批计划和年中补充计划。首批计划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总量应不低于当年年度投资规模的75%,安排意见于上年11月4日前明确,于当年4月下达;年中补充计划重点安排难以列入首批计划且急需投资的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分批安排,并于当年9月底前安排完毕。国债投资计划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商发展改革委在当年适时分批安排。

  第八条 年度计划编制和下达程序主要包括:部署编制工作、申报、审核平衡、计划下达。

  第九条 国防科工委于每年7月开始部署下一年度计划编制工作,提出编制工作的要求;于每年9月下发专门文件,明确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有关政策、安排原则、重点投向和具体要求。

  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各军工集团公司和民口中央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按以下要求向国防科工委申报投资计划建议。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的申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于每年7月底前申报下一年度投资需求建议;于每年10月15日前申报下一年度首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建议;年中补充计划建议应结合项目实际需要在当年9月15日前适时申报。

  国债投资计划的申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结合项目实际需要,在当年年中适时申报项目投资计划建议。

  应急救灾等政府补助资金项目,由国防科工委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列入年度投资计划。

  第十一条 国防科工委根据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相关规定和当年计划工作任务、目标及计划安排原则,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申报的投资计划建议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提出初步安排意见并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衔接、交换意见后进行调整,形成投资计划草案。

  第十二条 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商财政部落实年度预算后由国防科工委下达投资计划。

  国债投资计划草案送发展改革委核准后,由国防科工委下发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第十三条 申报和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安排原则和重点投向;

  (二)新开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准,并具备开工条件;

  (三)续建项目第二次申请投资计划应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当年首批计划已安排投资且再次申报的,项目计划完成率应达到80%以上并有充分理由;

  (四)项目管理规范,年度计划任务明确、节点清楚;

  (五)国防科工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申报需列明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周期、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累计下达投资、累计完成投资(按项目实际财务支出计算)、本次计划申请投资及对应的建设内容、节点和形象等内容(详见附表)。

  政府投资2亿元(含2亿元)以上项目在申报投资计划时,同时要明确项目主要实施节点安排、单台价格100万元人民币或10万美元以上仪器设备和500万元以上单体土建工程的招投标实施方案、重要材料的采购计划。

  第十五条 每个项目每年原则上只安排一次投资计划,安排的投资额度应考虑该项目实施到第二年3月底前的资金需要;因特殊情况确需在当年追加安排第二次投资计划的,应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要求。

  除特殊情况外,未按本办法要求申报投资计划的,一律不予安排投资。

第三章 计划执行与监督

  第十六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国防科工委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指导、督促项目单位按计划进度和有关要求实施。

  第十七条 国防科技工业年度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于当年9月20日前向国防科工委申报。

  第十八条 国防科工委实行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季报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于每年每季度第一个月12日前分别报送上年全年、当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所有在建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季报应准确、及时、完整。

  第十九条 国防科工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并对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协助国防科工委做好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管理。

  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军工集团公司应加强对本部门(单位)、本集团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规范项目单位投资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管理水平。

  第二十条 国防科工委将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诚信制度,并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项目单位的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纳入诚信评价体系。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进行通报批评,并同时暂停受理、审批该单位基础类建设项目,暂停或直至取消该项目后续投资计划安排。情节特别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移送审计、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项目资金的;

  (三)挪用项目资金的;

  (四)违反其他财经纪律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二条 擅自调整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未改正的,暂停安排该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暂停受理、审批该单位基础类建设项目。

  第二十三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未整改的,暂停安排该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一)截至每年9月底,续建项目累计计划完成率不到60%的;

  (二)与政府投资配套的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不按规定到位的;

  (三)国防科工委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四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未改正的,暂停安排该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并暂停受理、审批该单位基础类建设项目。

  (一) 不依法组织招标的;

  (二) 擅自改变招标范围、招标方式的;

  (三) 在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五条 被暂停投资计划安排或项目审批确实需要重新启动的,需向国防科工委提出书面申请,经国防科工委批准后可启动相关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进行通报批评。属军工集团公司的,在年度绩效评价考核中酌情扣分。

  (一)不及时转发国防科工委年度投资计划的;

  (二)违反规定收取建设项目管理费或技术协调费的;

  (三)侵占、截留项目单位建设资金的;

  (四) 在项目申报、年度投资计划申报和投资季报中弄虚作假的;

  (五) 国防科工委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七条 国防科工委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项目计划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按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防科工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

水利部


关于印发《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

水办(2010)8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水利科学技术档案(以下简称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水利科技档案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水利档案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结合水利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水利科技档案,是指在水利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应归档保存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
  第三条 水利科技档案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水利部的统一领导下,水利科技档案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档案业务机构分级进行管理,以确保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四条 各单位应认真履行档案管理与保护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档案工作制度,统筹安排业务经费,依法保障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单位的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 收集归档
  第六条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应全面、系统地反映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勘测与规划设计、基础数据观测与分析、项目建设与运行维护、设备仪器制造等水利科技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具体内容见附件《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第七条 应归档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须由文件材料产生、经办部门或项目(课题)组,指定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后,按规定移交给本单位档案工作机构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与个人均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按时归档。
  第八条 各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同步管理”规定,把项目文件材料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范围。在下达项目计划或签订项目合同、协议时,应同时明确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要求;在检查项目进度时,应同时检查项目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情况;在进行项目鉴定(验收)时,应先期或同步检查、验收项目文件材料的整理与归档情况;在科技人员考核与职称评审涉及有关项目时,应有该项目已按要求完成归档工作的证明材料。
  第九条 完整、准确、系统的水利科技档案是进行项目鉴定(验收)的必备条件。各单位科技、基建、档案等业务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好项目的鉴定(验收)关。凡水利科技档案检查、验收不合格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鉴定(验收),更不能申报科技奖励。
  科研项目在申请验收(鉴定)前,其档案应先通过本单位档案部门的审查、验收;重点科研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由项目验收主持单位的档案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水利部要加强对各单位档案验收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发现未经档案部门审查、验收或档案不符合要求的科研项目,已获得奖励或正在上报科研成果,科技部门将按规定推迟或撤消对该项目成果的奖励。
  第十条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时限:反映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勘测、规划设计等基础业务工作的科技文件材料,一般应按年度,在第2年上半年完成归档工作;各专业项目产生的科技文件材料,应在项目实施完成后3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周期较长的项目,可分阶段或分单项计算归档时限);重要仪器设备的随机文件材料,应在安装调试或开箱验收后1周内完成归档工作;项目鉴定或验收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在鉴定或验收后1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或系统水利科技档案分类方案,细化归档范围,明确整编要求。归档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应为正本,重要或有专门需要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可适当增加保管份数,其相应的电子文件材料应按有关要求同步归档。
  第十二条 由若干单位协作或合作完成的项目,主持单位应负责项目重要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协作或合作的单位,应负责其承担项目产生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并将阶段或结论性文件材料,报主持单位归档。
  第十三条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整理应符合《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其中整理录音、录像、照片等声像材料时,应注明材料反映的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及作者等内容。
  第十四条 电子文件归档,参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GB/T17678.2-1999)执行。重要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形成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
  第十五条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归档时,应编制归档文件材料移交目录(一式2份),由项目或课题的部门负责人审签,交档案部门查验,交接双方应认真履行交接手续。对不符合要求的,档案部门应不予接收。
  第三章 保管利用
  第十六条 对已接收的水利科技档案,档案部门应及时进行分类、编目、入库等管理工作,为档案的保管利用创造条件。
  第十七条 各单位保管的水利科技档案,应使用档案专用库房和装具,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水利科技档案的保管、保护条件满足规范要求。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复,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价值时限。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制度,配备必要的档案利用设施设备,积极开展水利科技档案的利用与编研工作。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做好水利科技档案的统计工作,认真执行档案年报的统计、报送制度。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应积极开展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水利科技档案管理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撤销或合并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归属与流向的要求处置原单位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调离时,须交清应归档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或借阅的档案,不得擅自留存或处理。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依据《水利部保密工作管理规定》(水办[2005]380号)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保密局令第20号)的要求,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加强对水利科技档案的保密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并按要求对水利科技档案进行鉴定,提出保存或销毁意见,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销毁档案,应到国家指定场所进行监销,并由2名监销人员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清册应归档保存。
  第二十五条 水利科技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和定期(30年、10年)两种。划分原则与标准,参照《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按水利科技档案移交进馆要求,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第四章 奖惩
  第二十七条 对在水利科技档案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部门或个人,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应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改的,应按规定对相关单位或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工作机制及人员
  第二十九条 水利部设有专门的档案工作部门,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依法对水利科技档案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一) 贯彻落实国家档案法规制度,制定、完善水利科技档案规划与规章制度;
  (二) 督促水利档案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 检查、指导水利科技档案工作;
  (四) 组织重点项目(课题)的档案专项验收。
  第三十条 各单位应结合工作职责与任务,明确档案工作部门和人员,依法加强档案管理、认真履行档案管理职责,为促进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十一条 水利科技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档案专业和水利等相关专业知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并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应有计划地开展对水利科技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逐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利部1988年9月2日发布的《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水利科学技术档案保管期限表》(水办[1988]7号)同时废止。




附件: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http://www.mwr.gov.cn/zwzc/zcfg/bmfggfxwj/201003/P020100323506872119105.doc

附件: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序号 应归档文件材料种类与内容 保管期限 备注
1 水文
1.1 水文测验
1.1.1 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旱情、冰情观测记录 永久
1.1.2 河道纵、横剖面和大断面测量记录、附图 永久
1.1.3 各种关系曲线分析计算成果 定期
1.1.4 其他相关记载 永久或定期
1.2 水文气象
1.2.1 降水量和蒸发量观测记录 永久
1.2.2 风速、风向、湿度、温度、气压等观测资料 永久
1.2.3 其他相关观测记载关系图、计算表 定期
1.3 水文预报与分析
1.3.1 水文预报方案及成果 定期
1.3.2 长、中期预测 定期
1.3.3 重要的气象、径流、冰情、泥沙预报 定期
1.3.4 水情测报应急预案 定期
1.3.5 水文、气象分析材料 定期
1.4 水文站网建设
1.4.1 水文站的查勘、建站、撤站报告,测站考证(包括断面位置、基面、水准点、水尺零点高程) 永久
1.4.2 水文调查与勘测报告 永久
1.4.3 站网布设、标准规定 定期
1.5 水文整编成果
1.5.1 水文年鉴 永久
1.5.2 水库、河流、滨海区、湖泊等整编成果 定期
1.5.3 水文特征值 永久
1.5.4 有关测区河道淤积统测成果 永久
1.5.5 水文整编成果的电子文件材料 永久
1.5.6 洪水调查资料 永久
1.5.7 水文试验站及专项试验资料 永久
1.5.8 水情简报,水情月报、年报 定期
2 水资源
2.1 水质监测
2.1.1 项目任务计划书 定期
2.1.2 水质采样原始记录单 永久
2.1.3 实验室测试成果 永久
2.2 水质自动监测数据
2.2.1 自动监测站数据汇总表 永久
2.2.2 自动监测比测实验报告 定期
2.2.3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材料 永久
2.3 水质监测站网建设与水资源分析
2.3.1 江河湖泊水库水质监测站网规划、查勘报告、调查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等材料 永久
2.3.2 站网布设、测站设施、标志及其考证文件材料 永久
2.3.3 水污染监测、调查取证、审批、处理意见书、报告 定期
2.3.4 水资源普查成果(地表水、地下水) 永久
2.3.5 水资源利用报告及其基础资料 定期
2.3.6 需水量、供水量分析、预测 定期
2.3.7 河道内用水分析、预测 定期
2.4 整编成果
2.4.1 水质监测整编成果 永久
2.4.2 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月报) 、水资源质量(季报)、重点河段水量调度旬报 定期
2.4.3 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年报) 永久
2.4.4 水质检验报告 定期
2.5 基本资料
2.5.1 水功能区区划成果报告 永久
2.5.2 水功能区区划调整记录 永久
2.5.3 水功能区核定纳污能力、限排成果报告 永久
2.5.4 水功能区巡查、踏勘、监测报告 定期
2.6 排污口监督
2.6.1 入河(江)排污口普查、监测报告 永久
2.6.2 入河(江)排污口设置审批文件 永久
2.7 保护规划与应急处置
2.7.1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细则 永久
2.7.2 水资源保护规划成果报告 永久
2.7.3 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文件 永久
3 水土保持
3.1 水土流失原型观测
3.1.1 水尺校测 永久
3.1.2 水位、流量、含沙量、冰期、流速、泥土等原始观测记录 永久
3.1.3 各种关系曲线 永久
3.1.4 测流大断面图、土壤剖面图 永久
3.1.5 小流域控制站观测记录 永久
3.1.6 降水量、蒸发量观测记载 永久
3.1.7 土壤含水率资料 永久
3.1.8 坝库淤积观测资料 永久
3.1.9 风蚀观测资料 永久
3.1.10 径流小区观测资料 永久
3.1.11 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永久
3.1.12 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团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等观测记录 永久
3.2 整编成果
3.2.1 原始观测计算表、关系图、过程线 定期
3.2.2 实测流量、洪水要素成果表 永久
3.2.3 逐日平均降水量、流量、含沙量逐日表 永久
3.2.4 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 永久
3.2.5 下垫面调查资料(含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 永久
3.2.6 暴雨、洪水调查资料 永久
3.2.7 其它相关的整编成果 永久
3.3 遥感监测
3.3.1 卫星影像、航摄数据、DEM数据 永久
3.3.2 土壤侵蚀图、土地利用图、植被盖度图、坡度图、水土保持措施分布图、重点防治区界限图 永久
3.3.3 土壤侵蚀面积统计表、水土保持措施统计表 永久
3.3.4 遥感解译标志、地面样区调查成果 永久
3.3.5 遥感监测形成的其它相关文件 永久
3.4 水土保持监测
3.4.1 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水土保持项目监测报告 永久
3.4.2 水土保持监测项目过程中形成的影像、图片 永久
3.4.3 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竣工验收文件 永久
4 勘测
4.1 测量
4.1.1 技术设计书或工作大纲、测量技术报告、检查验收文件 永久
4.1.2 测量仪器鉴定书、测量仪器、标尺检验测定记录 定期
4.1.3 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表、点之记 永久 三等及以上
4.1.4 原始记录、计算书、显示图 定期
4.2 测绘
4.2.1 地形图、断面图 永久
4.2.2 外业测量原始记录、数据 定期
4.2.3 成果表 永久
4.3 摄影与遥感
4.3.1 航摄鉴定表及索引、控制片、像控点布置图、成果表、像片索引图、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框架要素叠合影像图 永久
4.3.2 技术设计书、测量技术报告、检查验收文件 定期
4.3.3 航摄仪器检定记录、控制测量手簿、控制片 调绘片、控制加密成果、影像数据、成果资料移交清单 定期
4.4 地质勘察
4.4.1 地质勘测任务书、计划、工作大纲 永久
4.4.2 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查勘报告及附图 永久
4.4.3 建基面地质素描、物性值检测报告 永久
4.4.4 岩体工程地质试验汇总及设计计算指标选取专题报告 永久
4.4.5 工程边坡稳定勘察报告及附图 永久
4.4.6 区域构造稳定及地震地质专题报告 永久
4.4.7 天然建筑材料勘测报告、储量计算表、试验成果一览表 永久
4.4.8 勘探钻孔一览表、所有钻孔柱状图 永久
4.4.9 试坑、探槽、平洞、竖井展示图、建材坑柱状图 永久
4.4.10 抽水、压水、注水试验成果表、专门性试验成果表 永久
4.4.11 原始记录本、原始记录经整理与处理形成的文件材料 永久
4.4.12 野外地质工作手图、记录、计算的有关材料 定期
4.4.13 野外地质照片、底片、素描图及其数码影像记录 定期
4.4.14 地质观测(调查)质量检查记录等 永久
4.4.15 水文地质定期观测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表 永久
4.4.16 岩体变形(滑坡)定期观测资料(分年度变形观测报告) 永久
4.4.17 地震台(网)观测报告(自建台(网)起每年度一次) 永久
4.4.18 有关录像带、照片、图册 定期
4.4.19 采样记录、采样位置图、样品登记簿、送样清单 定期
4.4.20 分析鉴定、试验、测试报告及其数据表、计算表、统计表、曲线图、照片、底片等 永久
4.4.21 内外检验报告 永久
4.4.22 仪器野外实时处理的各参数(曲线)的磁带(盘)记录和仪器装置参数试验原始记录 永久
4.4.23 长期观(监)测点的分布位置图,长期动态观测的原始记录、年报表、汇总表等资料、 永久
4.4.24 其他各种长期记录的原始资料、数据 永久
4.4.25 物探成果 定期
4.4.26 各项物探现场测验原始记录 定期
4.4.27 测量联测成果 永久
5 规划设计
5.1 规划
5.1.1 规划审查及批复文件 永久
5.1.2 规划任务书、工作大纲 永久
5.1.3 规划报告、补充报告(或复核意见)及附图 永久
5.1.4 普查、察勘报告及附图,技经报告及附图 永久
5.1.5 开发研究报告及附图 定期
5.1.6 单项水利规划报告、地区水利规划报告(含主要图表) 永久
5.1.7 水库移民等专项规划成果性文件材料 永久
5.1.8 各类规划的基础性文件材料 永久
5.1.9 统计、分析、试验文件材料 永久
5.2 设计
5.2.1 各阶段设计任务书、设计大纲及专业设计大纲 永久
5.2.2 各阶段设计成果报告图册及附件 永久
5.2.3 各阶段设计所用的基础资料及外部资料 永久
5.2.4 各阶段设计的审查意见、审批文件、咨询报告 永久
5.2.5 各类计算书 永久
5.2.6 设计任务与规模论证、特征水位选择及分析计算资料 永久
5.2.7 设计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设计的相关资料 永久
5.2.8 技施设计说明书、施工技术要求、全部施工图纸及目录 永久
5.2.9 设计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工程记事 永久
5.2.10 安全监测相关设计与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永久
6 设备仪器
6.1 研制改造设备仪器
6.1.1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请示及批复 永久
6.1.2 论证报告、设计方案、图样、计算书 永久或
定期
6.1.3 制作工艺规程、说明书、图纸 定期
6.1.4 运行测试报告 定期
6.1.5 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定期
6.1.6 安装、调试记录 定期
6.1.7 验收、鉴定报告及相关文件材料 永久或定期
6.1.8 成果申报及奖励文件 永久或定期
6.1.9 使用说明书 定期
6.1.10 设备仪器维护保养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定期
6.1.11 大、中修记录、总结、鉴定书 定期
6.1.12 事故分析、记录及处理报告 定期
6.1.13 合理化建议及处理结果 定期
6.2 外购设备仪器
6.2.1 采购工作中有关询价、报价、招投标、考察、购买合同等文件材料 定期
6.2.2 设备、材料报关(商检、海关)等材料 永久
6.2.3 设备、材料检验、安装手册、操作使用说明书等随机文件 定期
6.2.4 设备、材料出厂质量合格证明、装箱单、工具单、备品备件单等 定期
6.2.5 设备、材料开箱检验记录及索赔文件等材料 定期
6.2.6 设备、材料的防腐、保护措施等文件材料 定期
6.2.7 设备图纸、使用说明书、零部件目录 定期
6.2.8 设备安装调试记录、测定数据、性能鉴定 定期
6.2.9 设备仪器的使用、维护和改造、报废等文件材料 定期
6.2.10 设备仪器事故记录及事故分析报告,事故处理结果报告等 定期
7 运行维护
7.1 运行调度
7.1.1 设备检查记录、汇总表、评估分析报告等 永久
7.1.2 调度方案、计划、运行分析、总结等 永久
7.1.3 运行数据的记录 永久
7.1.4 现状调查、安全检测、复核计算、鉴定报告 永久
7.1.5 等级评定记录、结论 永久
7.1.6 运行异常情况(运行故障、事故、特征值、历史最大水位与流量等)报告、总结 永久
7.1.7 运行时间、引排水量记录及统计月报 定期
7.1.8 调查表、统计表、汇总表 定期
7.1.9 运行调度影像材料 永久
7.2 运行观测
7.2.1 观测记录、整编成果 永久
7.2.2 示意图 永久
7.2.3 各种观年报、分析报告等 永久
7.2.4 运行观测日志 定期
7.2.5 运行观测影像材料 永久
7.3 维修养护
7.3.1 全面普查、管理、专项检查、维修养护总结工作总结 定期
7.3.2 年度和月度维修养护实施方案、合同、任务通知书 定期
7.3.3 普查记录表、汇总表 定期
7.3.4 专项和年度、初验、验收管理工作报告及鉴定书 定期
7.3.5 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定期
7.3.6 设备故障抢修报告 定期
7.3.7 维修养护影像材料 永久
8 科学研究
8.1 研究准备阶段
8.1.1 科研计划项目申报表、投资预算及批复 永久
8.1.2 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可行性报告、课题论证、文献综述 定期
8.1.3 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书、科研合同 永久
8.1.4 科研项目招、投标文件材料 永久
或定期
8.2 研究试验阶段
8.2.1 项目(课题)研究(试验)大纲、研究计划等 定期
8.2.2 实验、试验方案,设计方案,调查考察报告 定期
8.2.3 实验、试验、测试的重要原始记录、整理记录及报告 永久
8.2.4 观测、探测、观察记录,野外调查、考察记录和综合分析报告 永久
8.2.5 数据处理材料(如程序设计说明、框图、计算结果) 永久
8.2.6 检验文件材料 永久
8.2.7 理论分析文件材料 永久
8.2.8 设计文件材料、图样 永久
8.2.9 工艺文件材料 永久
8.2.10 课题阶段总结、中间成果 定期
8.2.11 课题计划调整或课题撤销文件材料 定期
8.3 总结鉴定验收阶段
8.3.1 项目(课题)工作总结 永久
8.3.2 研究报告、论文论著、专利、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成果材料 永久
8.3.3 验收意见、鉴定证书 永久
8.3.4 验收鉴定附件材料(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经费决算表等) 定期
8.4 成果奖励申报阶段
8.4.1 科技成果申报表及附件材料 永久
8.4.2 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 永久
8.4.3 获奖证书等奖励凭证 永久
8.5 推广应用阶段
8.5.1 推广应用方案 定期
8.5.2 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 永久
8.5.3 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及工作总结 定期
8.5.4 国内外同行评价及用户反馈意见 定期
8.5.5 成果宣传报道材料 定期
8.6 其他文件材料
8.6.1 各阶段有关会议纪要、记录 定期
8.6.2 各阶段有关的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及电子文件等 永久
9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水办[2005]480号)
10 水利信息化项目:
执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档发[2008]3号)


附注:
1.《水利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所列的10个类目,基本涵盖了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主要内容,如有缺漏,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补充应归档文件材料的范围和保管期限。
2.各专业开展的科学研究与开发项目,均应执行科学研究类目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3.水利枢纽工程、防洪防潮工程、水文气象设施工程、水资源保护监测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应均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4.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水利信息化工程,在日常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过程中形成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参照运行维护类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进行管理。
5.防汛抗旱方面产生的文件材料原则上按照机关文书档案整理。
6、表中对各类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是一般的原则规定,各单位可结合各自项目档案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程度等实际情况,对应归档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进行必要的调整。